时间: 2025-04-27 20:2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6:05
口香糖:一种供咀嚼的糖果,通常由糖、糖浆、香料和胶基(如天然树胶或合成橡胶)制成。它不含营养成分,主要用于清新口气、放松咀嚼肌或作为休闲食品。
口香糖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使用的树胶。现代口香糖的发展始于19世纪,随着合成橡胶的应用,口香糖的生产和消费迅速增长。
口香糖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接受度和象征意义。在美国,口香糖是常见的休闲食品,而在新加坡,公共场所禁止咀嚼口香糖以维护公共卫生。
口香糖常与轻松、愉悦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也可能唤起童年回忆或休闲时光的联想。
个人经历中,口香糖可能是在紧张时的一种放松方式,或在社交场合中用于保持口气清新的工具。
在诗歌中,口香糖可以被用作比喻,如“生活的滋味就像那块不断咀嚼的口香糖,有时甜,有时淡”。
口香糖的包装色彩鲜艳,可能引发视觉上的愉悦感。咀嚼口香糖的声音可能让人联想到放松和宁静。
在不同语言中,口香糖的名称和使用习惯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日语中,口香糖被称为“ガム”(gum),而在西班牙语中则是“chicle”。
口香糖作为一种普遍的休闲食品,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清新口气的角色,也反映了现代消费文化和个人习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口香糖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丰富词汇运用和理解文化差异。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香】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 、 《左传·僖公五年》-黍稷靡馨。 、 《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
3.
【糖】
(形声。从米,唐声。本义:食用糖及糖制食品的统称)。
食糖。古代以麦作饴,即麦芽糖。后多用甘蔗、甜菜等制糖。
【引证】
《广韵》-糖,饴也。 、 宋·史浩《粉蝶儿·咏圆子》-更添糖,拼折本,供他几碗。
【组词】
红糖;白糖;冰糖;糖餔、 糖霜、 糖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