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9:36
词汇“土域”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土域”可以理解为“土地的领域”或“土地的范围”。这个词汇可能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比如地理学、环境科学或某些文学作品中。
“土域”可以解释为指代特定地理区域内的土地,包括其土壤类型、地形、植被等自然特征。
“土域”由“土”和“域”两个字组成。“土”指土地,“域”指范围或领域。这个词汇可能是由特定领域(如地理学)的专业人士创造或推广使用的。
在某些文化中,土地被赋予深厚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因此“土域”可能在这些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象征着家园、根源或传统。
“土域”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宁静、稳定和持久。它可能唤起对家乡或自然环境的怀念和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土域”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讨论环境问题或地理特征时,这个词汇可能会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土域”来描绘一个地方的自然美景:
在这片古老的土域,
红土铺就,绿树成荫,
岁月静好,时光悠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土地,土壤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纹理。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吹过田野的声音或鸟鸣。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land area”或“soil region”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土域”是一个具有特定语境和专业背景的词汇,它强调了土地的领域性和自然特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尤其是在涉及地理和环境话题时。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域】
(形声。从土,或(yù)声。土,表示疆土。“域”本作“或”,与“国”同义。“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为会意字。本义:疆界,疆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或者,封也,国者,邦也:天子诸侯所守土为域,所建都为邦。-域,邦也。 、 《汉书·韦元成传》。注:“谓封邑也。”-以保尔域。 、 《诗·商颂·玄鸟》-正域彼四方。 、 《汉书》-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组词】
域野、 域内、 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