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5:00
“下工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它强调的是在某个领域或某项工作上付出努力和专注,以期获得预期的成果或进步。
在文学作品中,“下工夫”常用来描述主人公为了实现梦想或克服困难而付出的不懈努力。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鼓励他人认真对待某项任务,或者自嘲自己在某件事情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在专业领域,如学术研究或艺术创作,这个词组强调了深入钻研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同义词中,“努力”和“勤奋”强调的是持续不断的努力,而“刻苦”则带有一定的艰辛和牺牲的意味。反义词则反映了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和行为。
“下工夫”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最初可能是指工匠在制作物品时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努力和专注的领域。
在**文化中,“下工夫”与儒家文化中的“勤学苦练”理念相契合,强调通过不懈的努力来提升自我。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组也反映了社会对勤奋和专注的价值观的推崇。
“下工夫”这个词组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持和毅力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轻言放弃,而是持续努力,直到达成目标。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下工夫”的重要性。无论是学新语言还是掌握新技能,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实践,才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下工夫潜游,每一滴汗水,都是智慧的珍珠。”
视觉上,“下工夫”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深夜里埋头苦读或专注工作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或者是键盘敲击的节奏,这些都是努力和专注的象征。
在英语中,“put in effort”或“work hard”可以对应“下工夫”。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投入努力的重要性。
“下工夫”这个词组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鼓励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词汇,也是对勤奋和专注精神的肯定。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努力和决心,同时也激励自己在各个领域持续进步。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3.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