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2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29:03
僧腊(sēng là)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语境中,指的是僧侣的戒腊,即僧侣受戒的年数。在中,僧侣受戒后,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佛诞日)算作一腊,因此“僧腊”可以理解为僧侣的戒龄或修行年数。
“僧腊”一词源自传统,其中“僧”指僧侣,“腊”原指农历年末的祭祀,后引申为年岁。在中,“腊”特指僧侣受戒后的年数,因此“僧腊”成为一个专门描述僧侣修行年限的词汇。
在文化中,僧腊是衡量僧侣修行资历和经验的重要标准。在社会背景中,僧腊也象征着僧侣的修行成果和对教义的深入理解。
提及“僧腊”,可能会联想到的宁静、智慧和修行生活。这个词可能会唤起对文化的尊重和对僧侣修行生活的敬仰。
在日常生活中,除非参与活动或与徒交流,否则很少有机会使用“僧腊”这个词。然而,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文化和僧侣的生活。
在创作中,可以将“僧腊”融入到描述僧侣修行生活的故事或诗歌中,例如:
岁月如流,僧腊增一, 心如止水,智慧深藏。 晨钟暮鼓,修行不止, 佛光普照,慈悲无量。
视觉上,“僧腊”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寺院、僧侣的袈裟和宁静的修行环境。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寺院的钟声和诵经声。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僧腊”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于其他**或修行传统中,用以描述修行者的修行年限。
“僧腊”是一个特定且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僧侣的修行年限,也反映了文化中对修行资历的重视。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化。
1.
【僧】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引证】
韩愈《山石》-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组词】
僧行、 僧众、 僧录司、 僧雏、 僧寮、 僧居、 僧衲、 僧靿袜儿、 僧正、 僧官、 僧纲、 僧腊、 僧伽梨
2.
【腊】
(形声。从肉,昔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器》-腊,脯也。 、 《曷·噬》-噬腊肉。 、 《穆天子传》。注:“干鱼。”-鱼腊。 、 《仪礼·有司彻》。注:“腊为庶羞。”-无腊与肤。 、 《晋书·谢安传》-布千匹,腊五百斤。
【组词】
腊肉、 腊人
晒干;制成干肉。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组词】
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