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4:53
“深山大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深邃的山脉和广阔的湖泊或河流。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自然环境的广阔和深远,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深奥或难以探究的领域。
在文学作品中,“深山大泽”常用来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隐士或仙人的居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偏远或难以到达。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生态学中,它可能用来描述特定的自然环境特征。
同义词“深山老林”强调的是山林的古老和深邃,而“深山大泽”则更强调山与水的结合。反义词则代表了与深山大泽相对的平坦和繁华。
“深山大泽”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自然环境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自然景观,也用来比喻深奥或难以理解的领域。
在**文化中,深山大泽常与隐士、仙人或神秘的传说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个词汇给人以神秘、壮丽和宁静的联想,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在旅行中,我曾深入过一些深山大泽,那里的自然景观确实令人震撼,也让我对自然的伟大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深山大泽间,云雾缭绕,仙鹤翩翩,一曲古琴,回荡在幽谷之中。”
想象一幅画面:高山峻岭,云雾缭绕,一条清澈的河流蜿蜒其中,鸟鸣声和流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mote mountains and vast lakes”,但缺乏了“深山大泽”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深度。
“深山大泽”这个词汇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本的深度和美感。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它奔泄千里,所经过的有~,有禾田花岸,有各种风物,有各种情绪。
1.
【深】
(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引证】
《说文》-深,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泽】
(形声。从水。睪(yì)声。本义::光泽,润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泽,光润也。 、 《礼记·曲礼》-共饭不泽手。 、 《礼记·少仪》-泽剑首。 、 《考工记·慌氏》-实诸泽器。 、 《荀子·礼论》-顺非而泽。 、 《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 、 《素问·经络论》-热多则淖泽。 、 《素问·玉机真藏论》-色沃不泽。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色泽莹润。 、 宋·沈括《梦溪笔谈》-根色鲜泽。 、 王安石《太古》-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
【组词】
泽雨、 泽器、 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