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0:17
弛放(chí fà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放松、松弛、不紧张。它通常用来描述人的心理状态或身体的放松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或组织结构的松散、不严谨。
在文学作品中,弛放可能用来形容人物在紧张之后的放松状态,如“经过一天的忙碌,他终于可以弛放一下了。”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放松”或“轻松”。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组织行为学中,弛放可能用来描述组织结构的松散或管理的不严格。
同义词:放松、轻松、松懈、懒散 反义词:紧张、严格、严谨、紧绷
弛放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弛”字意为放松、松弛,“放”字意为放开、释放。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常用来形容弓箭的放松状态,后来逐渐扩展到人的心理和身体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弛放**与“紧张”相对,强调在忙碌和压力之后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身体的放松。这种观念与中医的养生理念相契合,即强调劳逸结合,保持身心的平衡。
弛放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悠闲的午后、温暖的阳光和柔软的沙发。它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放松的时刻,保持身心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需要在紧张的工作后找到时间弛放自己,无论是通过阅读、听音乐还是简单的散步,这些活动都能帮助我恢复精力,更好地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弛放:
在繁忙的都市中,
我寻找一片弛放的天空,
让心灵在宁静中飞翔,
忘却尘世的喧嚣。
弛放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白云,耳边是轻柔的风声和远处鸟儿的鸣叫。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英语中,弛放可以对应到“relax”或“loosen”,但这些词汇在英语中的使用更为普遍,且没有弛放这个词所带有的传统和文化内涵。
弛放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状态的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养生理念的体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理解和运用弛放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保持身心的健康。
1.
【弛】
(形声。从弓,也声。本义:放松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弛,弓解也。 、 《礼记·曲礼》-弛弓尚角。 、 《礼记·杂记》-一张一弛。 、 《左传·襄公十八年》-乃弛弓而自后缚之。 、 《楚辞·谬谏》-弧弓弛而不张。
【组词】
弛张
2.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