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3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37:54
词汇“唾涕”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唾”和“涕”。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唾涕”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唾涕”字面意思是指唾液和鼻涕。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因感冒、哭泣或其他原因而流出的鼻涕和唾液。
“唾”字古汉语中指唾液,“涕”字古汉语中指鼻涕。这两个字组合成“唾涕”,用来形容流出的鼻涕和唾液。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就有“涕泪交流”的描述,而“唾”字则更早见于甲骨文。
在**传统文化中,流涕和唾液通常被视为不雅或不卫生的表现,因此在公共场合避免表现出“唾涕”的状态是一种社会礼仪。
“唾涕”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疾病、悲伤或不洁。它可能引起人们的同情或厌恶。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表现出“唾涕”的状态,我们可能会递上纸巾,表示关心和帮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不解人间泪,吹落花间唾涕痕。”
看到“唾涕”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流鼻涕和口水的画面,听到擤鼻涕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not and drool”,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唾涕”这个词虽然描述的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在语言使用中往往带有情感色彩和社会文化背景。了解这个词的各个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它。
1.
【唾】
(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唾,口液也。 、 《素问》-脾为涎,肾为唾。 、 唐·杜甫《醉歌行》-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组词】
唾腺、 唾沫星、 唾盂、 唾壶
吐唾沫。
【引证】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顾而唾。
【组词】
唾面、 唾背、 唾脡、 唾涕、 唾掌;唾手;唾玉
2.
【涕】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涕,泣也。 、 《列子·汤问》-悲愁垂涕。 、 司马相如《长门赋》-涕流离而从横。 、 《诗·小雅·小明》-涕零如雨。 、 《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汪然出涕。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泪满衣裳。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德威流涕。
【组词】
涕泗、 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