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3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39:25
“仰面唾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仰着头向天空吐唾沫。这个成语比喻行为愚蠢或自不量力,因为唾沫最终会落回到自己身上,暗示自作自受或自食其果。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那些不自量力、自以为是的人。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愚蠢或自找麻烦。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自我挫败行为或自我实现的预言。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哲学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表达自作自受概念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因果报应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避免做出愚蠢或自不量力的决定。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警示和反思的情感。它让我想到那些因为自大或无知而遭受后果的人,提醒我要谦逊和谨慎。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过一些人因为过于自信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最终自食其果。这个成语帮助我理解并避免类似的错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仰面唾天,唾沫终归自落,
自作自受,因果循环不破。
想象一个人仰头向天空吐唾沫的画面,这个动作本身就带有一种荒谬和不合理的感觉。这种视觉联想可以与某些荒诞或讽刺的音乐作品相结合,增强表达效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ooting oneself in the foot”,意思是自找麻烦或自作自受。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概念相似。
“仰面唾天”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自作自受的道理,提醒我们在行为上要谨慎和谦逊。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人类行为中的愚蠢和自大。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3.
【唾】
(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唾,口液也。 、 《素问》-脾为涎,肾为唾。 、 唐·杜甫《醉歌行》-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组词】
唾腺、 唾沫星、 唾盂、 唾壶
吐唾沫。
【引证】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顾而唾。
【组词】
唾面、 唾背、 唾脡、 唾涕、 唾掌;唾手;唾玉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