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6:17
“璧还”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将珍贵的玉璧归还给原主。基本含义是指归还珍贵或重要的物品,通常带有尊重和礼貌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璧还”常用于描述归还珍贵物品的场景,强调物品的价值和归还的庄重。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礼貌的场合,如归还借来的贵重物品时,可能会使用。在专业领域,如文物保护或法律文件中,也可能出现这个词,用以强调归还的正式性和重要性。
同义词中,“归还”和“交还”更侧重于物品的返还,而“退回”可能带有被迫或不情愿的意味。反义词则表达了与“璧还”相反的行为,即不归还或继续占有。
“璧还”一词源自古代**,璧是一种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常作为礼器或信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璧还”逐渐演变为一个象征性词汇,用以表示归还珍贵物品的行为。
在**文化中,玉璧象征着高贵和纯洁,因此“璧还”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归还,也象征着精神上的尊重和诚信。在社会交往中,使用“璧还”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信任。
“璧还”这个词给人以庄重、尊重和诚信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保持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归还了我借出的贵重物品,我可能会用“璧还”来形容这种行为,以表达我对对方诚信和尊重的赞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璧,流转不息,终将归还于无垠的星空。”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穿古装的人,手持玉璧,缓缓走向另一个人,背景是古朴的庭院。这样的场景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庄重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归还”或“交还”,但“璧还”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使其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璧还”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精确性。
1.
【璧】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璧,瑞玉环也。 、 《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肉倍好谓之璧。 、 《白虎通》-璧者,方中圆外。 、 《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宏璧。 、 《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 、 《诗·卫风·淇奥》-如圭如璧。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组词】
璧不可以防寒、 璧雍
2.
【还】
(形声。从辵(chuó,表示与行走有关),瞏(huán)声。本义:返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还,復也。 、 《尔雅·释言》-还,返也。 、 《诗·小雅·何人斯》-还而不入。 、 《左传·僖公三十年》-吾其还也。 、 《资治通鉴》-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 、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府君,太守。) 、 《乐府诗集·木兰诗》-送儿还故乡。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 、 《后汉书·列女传》-复还终业。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自南海还。
【组词】
还首、 还云、 还函、 还转、 还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