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1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19:09
词汇“柞薪”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柞薪”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柞”和“薪”。
因此,“柞薪”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用柞树的木材制成的柴火。
由于“柞薪”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可能不太常见。在古代文献或特定的专业领域(如林业、古代生活研究)中,可能会提及“柞薪”。
“柞薪”的词源可能直接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柞树木材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减少使用,但在某些专业或历史文献中仍可见到。
在古代,柞薪可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尤其是在没有现代取暖设备的地区。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提到“柞薪”,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田园生活、简朴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珍惜。
由于“柞薪”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研究或文化活动中,可能会涉及到这个词。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生活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柞薪”来描绘那个时代的景象:
古道旁,柞薪堆,
炊烟起,岁月催。
提到“柞薪”,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森林中的柞树、砍伐木材的声音以及燃烧时的噼啪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指代不同的树种或木材,但都与木材的采集和使用有关。
“柞薪”作为一个生僻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活方式。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历史的认识。
1. 【柞】 栎的通称 。栎属的乔木或灌木。
2.
【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 《孟子》-毁伤其薪木。 、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