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4:02
词汇“柝柝”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进行推断和解释。
“柝柝”的字面意思并不明确,它可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或者是一个方言词汇。在一些古代文献中,“柝”字可能指的是敲击木头的声音,如古代夜间巡逻时敲击木梆子的声音。因此,“柝柝”可能是形容这种声音的重复或连续。
由于“柝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中传来的敲击声,营造一种寂静而神秘的氛围。
由于“柝柝”的使用场景非常有限,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同义词:敲击声、梆子声 反义词:静谧、寂静
“柝”字在古代汉语中可能与木梆有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社会,夜间巡逻和警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柝柝”这样的词汇可能与古代的治安和军事活动有关。
“柝柝”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夜晚,宁静而又充满警惕的氛围,带有一种古老和神秘的情感。
由于“柝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柝柝”用于描绘古代场景,如:“月光下,古老的城墙上回荡着柝柝的梆子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结合古代城墙的图片和梆子声的音频,可以更好地理解“柝柝”的意境。
由于“柝柝”是一个非常特定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柝柝”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它的学习和分析更多地依赖于对古代汉语和文化的理解。在现代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的重要性相对较低,但在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中,它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1.
【柝】
(形声。从木,橐声。本义: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同本义。
【引证】
《周礼·天官·宫正》-夕击柝而比之。 、 《左传·哀公七年》-鲁击柝闻于邾。 、 《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以为寡。 、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范宁注:“柝,两木相击。”-大夫击门,士击柝。 、 《乐府诗集·木兰诗》-朔气传金柝。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组词】
柝击、 柝汲
2.
【柝】
(形声。从木,橐声。本义: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同本义。
【引证】
《周礼·天官·宫正》-夕击柝而比之。 、 《左传·哀公七年》-鲁击柝闻于邾。 、 《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以为寡。 、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范宁注:“柝,两木相击。”-大夫击门,士击柝。 、 《乐府诗集·木兰诗》-朔气传金柝。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组词】
柝击、 柝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