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3:19
词汇“剩遗”的深入学*和分析:
“剩遗”字面意思是指剩余、遗留的部分或事物。它通常用来描述在某个过程或**后剩下的东西,可能是因为不完整、未被使用或未被处理。
“剩遗”由“剩”和“遗”两个字组成,“剩”表示剩余,“遗”表示遗留。在古代汉语中,“遗”已有遗留、遗失的意思,而“剩”则表示多余或剩余。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剩遗”这个词汇。
在某些文化中,“剩遗”可能带有负面含义,如战争、灾难后的残破景象,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被视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如古代遗迹的保护和研究。
“剩遗”可能让人联想到废弃、失落或历史的沉淀,带来一种沉重或怀旧的情感。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剩遗”来形容未吃完的食物或未完成的工作,提醒自己要珍惜资源和时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剩遗的记忆在风中飘摇,每一块碎片都是时间的见证。”
看到“剩遗”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废墟的画面,听到风吹过残垣断壁的声音,感受到一种凄凉和孤独。
在英语中,“剩遗”可以对应“remnant”或“leftover”,但“remnant”更多指布料或物品的剩余部分,而“leftover”则常指食物的剩余。
“剩遗”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质上的剩余,也反映了人类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剩遗”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珍惜和利用资源。
1.
【剩】
(形声。从刀,乘声。本义:剩余;余下)。
同本义。
【引证】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 清·洪亮吉《治平篇》-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
【组词】
剩员、 剩语、 剩货
2.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