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0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2:05:49
妇孺皆知 的字面意思是“妇女和小孩都知道”,用来形容某事物或信息非常普遍,广为人知,几乎每个人都知道。
“妇孺皆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信息传播范围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其核心意义——信息的广泛传播——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这个词常用来强调某种信息或的普及性和影响力。它反映了社会对信息传播的重视,以及信息对社会成员行为和认知的影响。
这个词给人一种信息普及、社会共识的感觉,常带有一种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信息传播的力量和社会的凝聚力。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广为人知的或信息,如流行文化现象、重大新闻等。例如,某部热门电影或电视剧的普及程度可以用“妇孺皆知”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万物复苏,那妇孺皆知的故事,在花间轻轻诉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听着一个老者讲述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画面温馨而充满传统气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社区**中人们的欢声笑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eryone knows”或“widely known”,虽然不如“妇孺皆知”那样具有文化特色,但同样表达了信息的普及性。
“妇孺皆知”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描述信息的普及程度,还让我理解了信息传播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背景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
这件事在小镇上已经是~的了。
1.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
2.
【孺】
(形声。从子,需声。子,古代指小孩子,不分性别都称子。本义:小孩子,尤指幼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孺,乳子也。 、 《礼记·内则》-孺子早寝晏起。 、 《孟子》-今人乍见孺子。
【组词】
孺童、 孺弱、 孺慕、 孺齿、 孺儿、 孺子欢、 孺月、 孺齿
3.
【皆】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皆,俱词也。 、 、 《左传·哀公十一年》-皆死皆殡。 、 《书·汤誓》-予及汝皆亡。 、 《战国策·齐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 、 《战国策·齐策》-皆以美于徐公。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皆自于人欤。 、 宋·苏轼《石钟山记》-所在皆是。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皆托忠烈之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环村居者皆猎户。 、
【组词】
皆悉、 皆既、 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4.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