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13:43
揣时度力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揣”、“时”、“度”、“力”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通过揣摩时机和估量力量来做出决策或行动。基本含义是指在采取行动之前,仔细考虑时机是否恰当以及自身或他人的能力是否足够,以确保行动的成功。
在文学作品中,揣时度力 常用来描述智者或策略家的行为,强调其深思熟虑和审时度势的能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策略、计划或决策时,人们可能会提及这一概念。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军事战略等,揣时度力 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强调在行动前对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全面评估。
同义词: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因势利导 反义词:鲁莽行事、不顾一切、盲目冲动
揣时度力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兵书和策略书籍,强调在军事和政治行动中对时机的把握和对力量的评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策略和计划的场合。
在中国文化中,揣时度力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行动中寻求平衡和适度。这一原则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决策和领导行为中。
揣时度力 给人以稳重、智慧和谨慎的联想。它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深思熟虑,避免冲动和盲目,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需要在做出重要决策时考虑揣时度力的原则。例如,在选择职业道路或投资项目时,我会仔细评估时机和自身能力,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成功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揣时度力,智者行,
审时度势,谋者胜。
风云变幻,心自明,
把握时机,事必成。
揣时度力 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一个智者在沉思,手中拿着地图或策略书,周围是复杂的图表和数据。听觉联想可能是沉稳的背景音乐,伴随着智者的低语和策略的讨论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
不肖揣时度力,屡欲乞归。
他~,决定参加这次比赛。
1.
【揣】
挣扎。
【引证】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待伊揣几合,赢些方便。
【组词】
挣揣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3.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
4.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