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8:03
“玉漏犹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玉制的漏壶还在滴水”。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时间流逝,但仍然在继续,暗示着时间的连续性和不可逆性。
在文学作品中,“玉漏犹滴”常用来营造一种时间流逝的氛围,尤其是在描述夜晚或等待的情境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它可能被用来讨论时间的概念。
“玉漏”指的是古代计时用的玉制漏壶,通过水滴来计算时间。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时间流逝的观察和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用来表达更广泛的时间流逝的情感。
在**传统文化中,时间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意义,“玉漏犹滴”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无法挽回的时光和逝去的美好。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漫长的等待中感受到“玉漏犹滴”的意味,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凝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玉漏犹滴,夜色渐浓,星辰不语,唯余心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宫廷夜晚的画作,玉漏中的水滴滴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me is ticking awa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时间流逝的概念。
“玉漏犹滴”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描述,更是一种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种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表达方式,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体验。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3.
【犹】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引证】
《说文》。字亦作猷。-猶,愑属。 、 《尔雅》-犹如麂,善登木。 、 《释文》引《尸子》-犹,五尺大犬也。 、 《颜氏家训·书证》-犹,兽名也。 、 《史记·吕后纪》。索隐:“犹,猿类也。夘鼻长尾 ,性多疑。”-犹与未决。 、 《水经注》-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
4.
【滴】
(形声。从水,啇(dí)声。本义:液体一点一点落下来。成语:滴水成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滴,水注也。 、 《列子·力命》-若何滴滴。 、 唐·杜甫《发同谷县》-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
【组词】
滴沥、 滴溜、 滴水、 滴溜当啷
水点;点点下落的液体 。如:水滴;雨滴。也用以形容像水滴那样圆的物体。如:滴子(垂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