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9:38
词汇“形踪”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形踪”可能指的是“形状的踪迹”或“形态的痕迹”。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形踪”可能指的是物体或事物留下的形状或形态的痕迹。它可能涉及到物体的外形、轮廓或者是在某个表面上留下的印记。
由于“形踪”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抽象概念或物体的形态痕迹,例如在描述历史遗迹、自然景观或艺术作品时。
由于“形踪”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形”和“踪”两个字组合而成,分别表示形状和踪迹。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形踪”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形态痕迹,例如在描述文化遗产或历史**时。
“形踪”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历史沉淀或时间流逝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事物的变迁和岁月的痕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形踪”这个词汇,但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痕迹或形态,例如在摄影、绘画或写作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形踪”来形容自然景观或历史遗迹:
岁月在山川间留下形踪,
每一道痕迹都是时间的诗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建筑或自然景观的画面,其中每一处痕迹都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由于“形踪”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难以确定。
“形踪”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事物形态痕迹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想象力。
1.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
2.
【踪】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同本义。
【引证】
李白《谒老君庙》-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宋·苏轼《石钟山记》-访其遗踪。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 《广东军务记》-胆寒潜踪。
【组词】
踪尘、 踪绪、 踪响、 踪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