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11:1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1:16:51
词汇“榷官”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榷官”字面意思是指负责管理税收、关税或其他财政事务的官员。在古代**,榷官通常指的是负责盐、铁等重要商品专卖和税收的官员。
“榷”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专卖、征税。随着时间的推移,“榷官”一词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税务官员”等词汇。
在**古代,榷官制度是政府控制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这种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资源和财富的集中管理。
提到“榷官”,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场的腐败和权力斗争,以及普通百姓在税收重压下的生活状态。
在现代生活中,“榷官”一词几乎不再使用,因此很难有直接的个人应用或经历。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榷官”这一角色来展现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结合古代官服的图像和古代宫廷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榷官”这一角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员角色可能被称为“税务官”、“财政官”等,但其具体职责和历史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榷官”这一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税收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和经济结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或历史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榷】
(形声。从木,寉(hè)声。本义:独木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两头聚石,以木横架之,故亦名石杠。”-榷,水榷横木,所以渡者也。 、 《广雅·释室》-榷,独梁也。 、 《初学记》-独木之桥曰榷。
2.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