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1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15:08
“掩口胡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指遮住嘴巴,发出“胡卢”的声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惊讶、尴尬或想笑而用手遮住嘴巴,同时发出类似笑声的声音。
“掩口胡卢”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形象生动,自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有使用,如《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中常见。
在**传统文化中,保持适当的礼仪和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掩口胡卢”这种动作常被视为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或正式场合。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轻松和愉快的,因为它描绘的是一种因为有趣或尴尬而产生的笑声。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观看喜剧电影时看到演员掩口胡卢的表演,这种细微的动作增加了角色的真实感和喜剧效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笑掩口,胡卢声中花自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用手遮住嘴巴,眼睛弯成月牙形,发出轻微的笑声。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那种轻柔的、含蓄的笑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动作可能被描述为“covering one's mouth with a hand while laughing”,但没有一个特定的成语与之对应。
“掩口胡卢”这个成语虽然不常在口语中直接使用,但它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特定的情感和行为,对于理解*文化和语言中的细微情感表达非常有帮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精确性。
昔郑人以干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漝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视成所蓄,~而笑。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胡】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引证】
《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胡,牛顄垂也。 、 《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狼跋其胡。 、 《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
【组词】
胡髯朗、 胡皱、 胡袋
4.
【卢】
(形声。甲骨文字形,从皿,虎声。本义:饭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卢,饭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