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1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16:28
词汇“掩夺”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掩”通常指遮盖、隐藏,而“夺”则指抢夺、夺取。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掩夺”可能意味着通过遮盖或隐藏的方式来夺取某物。然而,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也没有明确的定义或广泛接受的含义。
由于“掩夺”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它可能被理解为一种通过隐蔽手段进行的夺取行为。
由于“掩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使用这个词,可能是为了创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或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
由于“掩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实际的例句。以下是一个假设的例句:
由于“掩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演变的信息非常有限。它可能是由“掩”和“夺”两个字组合而成,但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录或文献支持这一组合的用法。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掩夺”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不正当的获取方式,强调行为的隐蔽性和不道德性。
“掩夺”可能引起负面情感,如不信任、警惕和厌恶,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诚实和非法的行为。
由于“掩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这个词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掩夺”用于描述一个角色通过隐蔽手段获取某物的情节,以此来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复杂性。
由于“掩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在创作中,可以通过描述黑暗、隐蔽的环境和紧张的气氛来增强这个词的含义。
由于“掩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也非常有限。
“掩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使用非常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这个词可能不太重要,除非在特定的文学或创作语境中需要表达一种特殊的隐蔽夺取行为。在实际使用中,更常见的词汇如“偷窃”、“窃取”或“抢劫”可能更为合适。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