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5:41
孜孜矻矻(zī zī kū kū)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相同的“孜孜”和“矻矻”组成,形容人勤奋不懈、努力工作的样子。其中,“孜孜”意为勤勉、不懈怠,“矻矻”意为辛苦、勤劳。
孜孜矻矻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诗经》中的“孜孜”和《说文解字》中的“矻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勤奋和不懈努力。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被视为一种美德。孜孜矻矻体现了这种价值观,鼓励人们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目标。
孜孜矻矻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这种词汇能够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不放弃,持续努力。
在学*和工作中,我常常用孜孜矻矻来提醒自己要保持勤奋和专注,尤其是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星光不问赶路人,
孜孜矻矻夜未央。
书卷翻飞心自远,
梦想照进现实光。
视觉上,孜孜矻矻可能让人联想到深夜里还在工作的灯光,或是图书馆中埋头苦读的身影。听觉上,可能是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或是键盘敲击的节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ligently”或“industriously”,但这些词汇没有孜孜矻矻那样强烈的形象感和文化内涵。
孜孜矻矻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勤奋的状态,还承载了中华文化中对勤奋的推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传递出更深层次的文化信息。
其未成书有《读史汇说》若干卷,~,导原植根,推而放之,充如也。
1.
【孜】
(形声。从攴(pū),子声。攴,击打。不断敲击自己,才能努力不懈,故从攴。本义:双音词“孜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同本义。常叠用。亦作孳孳。
【引证】
《说文》-孜,汲汲也。 、 《周书》-孜孜无怠。 、 《皋·陶谟》-子思日孜孜。 、 《汉书·成帝纪》-群公孜孜。 、 何晏《景福殿赋》-圣上犹孜孜靡忒。 、 清·刘开《问说》-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组词】
孜孜不已、 孜孜汲汲
2.
【孜】
(形声。从攴(pū),子声。攴,击打。不断敲击自己,才能努力不懈,故从攴。本义:双音词“孜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同本义。常叠用。亦作孳孳。
【引证】
《说文》-孜,汲汲也。 、 《周书》-孜孜无怠。 、 《皋·陶谟》-子思日孜孜。 、 《汉书·成帝纪》-群公孜孜。 、 何晏《景福殿赋》-圣上犹孜孜靡忒。 、 清·刘开《问说》-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组词】
孜孜不已、 孜孜汲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