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3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32:12
“停育”这个词汇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生物体停止发育或生长,特别是在农业或生物学领域中,可能指植物或动物的发育过程中断。在医学领域,这个词也可能指胚胎或胎儿在母体中停止发育,即流产或死胎的情况。
“停育”由“停”和“育”两个字组成。“停”意味着停止或中断,“育”则与生长、发育相关。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描述生物体发育的停止,但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没有确切的对应用法。
在农业社会中,“停育”可能与自然灾害、疾病等因素相关,对农民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使用更为频繁,与人口健康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停育”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通常与失败、损失和不幸相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自然界的无情。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家中种植的植物因为某种原因停育,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无奈。在医学上,如果听说有人的胚胎停育,会感到同情和关心。
在诗歌中,可以将“停育”用来描述时间的停滞,生命的静止,如:“岁月停育在那一瞬,花未开,人未老。”
视觉上,“停育”可能让人联想到枯萎的植物、空荡的鸟巢等图像。听觉上,可能与寂静、沉默的声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停育”可以对应为“arrest of development”或“cessation of growth”,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这个概念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停育”是一个描述生物体发育停止的词汇,它在农业、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但在文学和创造性表达中,它可以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深入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及丰富语言表达都有重要意义。
1.
【停】
(形声。从人,亭声。本义:停止,止息)。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言语》-停,定也,定于所在也。 、 《左传·隐公三年》。注:“潢汙,停水。”-潢汙行潦之水。 、 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琵琶声停欲语迟。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余亦停弗上。 、 清·方苞《狱中杂记》-时方冬停遣。
【组词】
停床、 停市、 停刑、 停步
2.
【育】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妇女生孩子。上为“母”及头上的装饰,下为倒着的“子”。)。
同本义。
【引证】
《广雅》-育,生也。 、 《书·盘庚》-无遗育。 、 《国语·晋语》-至如今不育。 、 《国语·周语》-子孙蕃育之谓也。 、 《易·渐》-妇孕不育,失其道也。
【组词】
节育、 育孕、 生儿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