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0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06:40
客尘(kè ché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外来尘埃或污垢。在**术语中,“客尘”通常指外在的烦恼和杂念,是妨碍心灵清净的因素。
“客尘”一词源自**经典,用以描述外在的烦恼和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于更广泛的语境,包括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用以比喻心灵的净化和环境的清洁。
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文化中,“客尘”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心灵的修行和净化紧密相关。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内心平静和精神纯净的追求。
“客尘”这个词给人一种清新和净化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洗涤心灵、远离尘嚣的宁静场景。使用这个词时,往往会带有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高洁的情感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客尘”来形容自己需要从繁忙和压力中解脱出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清晰。例如,在忙碌一天后,我可能会说:“我需要一些时间来清除心灵的客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客尘”:
在喧嚣的都市,我寻找一片净土,
洗净心灵的客尘,让思绪如风自由。
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客尘”的词汇,但相关的概念如“mental clutter”(心理杂乱)或“spiritual pollution”(精神污染)可以与之类比。
“客尘”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哲学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外在污垢的词汇,更是一个表达心灵净化和精神追求的象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客尘”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深刻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和追求。
1.
【客】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客,寄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 徐光启《甘薯疏序》-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 白居易《雨夜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
【组词】
客边、 客纲客纪、 客寄
2.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