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3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34:49
词汇“[来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雅或专业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其含义,但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我们需要查阅相关资料。
“来札”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来的信件”或“收到的书信”。在古代汉语中,“札”指的是书信或简短的文书。
在文学语境中,“来札”可能用于描述收到的书信,尤其是在表达期待、喜悦或重要性的场合。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现代汉语中更常见的表达是“来信”或“收到信”。在专业领域,如历史研究或古文献学,可能会使用“来札”来指代古代的书信。
“札”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书信的意思,而“来札”则是由“来”和“札”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收到的书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来信”这一表达更为常见,而“来札”则保留了一定的古雅色彩。
在**传统文化中,书信是人们交流情感和信息的重要方式。因此,“来札”一词可能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在描述古代文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时。
对于我来说,“来札”这个词可能唤起一种古典、优雅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书信往来,充满了诗意和情感的交流。
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少使用“来札”这个词,因为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然而,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研究历史文献时,这个词可能会偶尔出现。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我可以使用“来札”这个词来营造一种古典的氛围,例如:
“晨曦微露,我拆开那封尘封的来札,字迹间流淌着岁月的温柔。”
在视觉上,“来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朴的信封和纸张,以及书写工具如毛笔和墨水。在听觉上,这个词可能让人想象到拆开信封时的轻微声响,以及阅读时内心的波动。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来札”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received letter”或“incoming mail”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通过对“来札”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场景和文化意义。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仍然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词汇,值得我们在学和创作中加以运用。
1.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2.
【札】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札,牒也。 、 《后汉书·循吏传》-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 、 《汉书·郊祀志上》-卿有札书。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上令尚书给笔札。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 《太平御览》-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