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3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35:22
下半晌 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在**北方方言中使用,特别是在北京话中较为常见。字面意思指的是下午的后半段时间,通常是指从午后到傍晚的这段时间,大约是从下午三点到六点左右。
在口语中,“下半晌”常用来指示一天中的某个具体时间段,特别是在安排日常活动或约定见面时间时。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悠闲或宁静的氛围,尤其是在描述乡村生活或传统生活方式时。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特定的时间管理或日程安排时。
“下半晌”这个词汇源自于古代汉语,其中“晌”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一天中的某个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于特定的方言中,特别是在**北方地区。
在*传统文化中,一天被分为多个时段,每个时段都有其特定的活动和俗。例如,下午通常是休息和家庭聚会的时间。因此,“下半晌”这个词汇也反映了这种时间划分和日常生活的节奏。
对于我来说,“下半晌”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家庭团聚、悠闲的下午茶时光或是乡村的宁静生活。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使用“下半晌”来安排与朋友的聚会或家庭活动,特别是在周末或假期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下半晌的阳光,温柔地抚摸着老屋的窗,岁月静好,时光不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下午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的画面,带来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鸟鸣或远处传来的儿童嬉戏声。
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late afternoon”或“early evening”来描述类似的时间段。
“下半晌”这个词汇不仅指示了一个具体的时间段,还承载了*北方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学汉语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这个词汇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当地的生活节奏和俗。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3.
【晌】
白天。
【引证】
粱斌《红旗谱》-春兰!没晌没夜的,你干什么哩?
片刻,一会儿。泛指比较短的一段时间。
【引证】
王实甫《西厢记》-半晌恰方言。
【组词】
半晌、 一晌
1. 【半晌】 〈方〉半天前~ㄧ后~ㄧ他想了~才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