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20
易水歌: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特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前在易水边所作的悲壮之歌。这首歌曲表达了荆轲对即将面临的生死未卜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朋友的深情。因此,“易水歌”在现代汉语中常用来比喻离别时的悲壮情怀或英雄末路的感慨。
“易水歌”源自战国时期的历史**,荆轲刺秦王前在易水边所作的歌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泛指任何表达悲壮或英雄主义情感的歌曲或诗歌。
在文化中,“易水歌”象征着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它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忆,也是对那些为国家和理想献身的英雄们的纪念。
听到“易水歌”这个词,我联想到的是悲壮、牺牲和英雄主义。它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英雄的伟大,激发我对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们的敬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告别聚会上听到朋友用“易水歌”来形容他的心情,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词在表达深沉情感时的力量。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易水歌”:
在易水边,我唱起了古老的歌,
悲壮的旋律,回荡在历史的河。
英雄的泪,洒在无悔的路上,
易水歌,永远铭记那段辉煌。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英雄站在易水边,背景是夕阳的余晖,他唱着悲壮的歌曲,声音在风中飘荡。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英雄的悲壮。
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易水歌”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可以通过“英雄的告别”或“悲壮的牺牲”等概念来表达。
“易水歌”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是对古代英雄的纪念,也是对悲壮和英雄主义情感的表达。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历史背景。
1.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
2.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3.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歌,咏也。 、 《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 《易·离》-不鼓缶而歌。 、 《虞书》-歌永言。 、 《礼记·乐记》-歌咏其声也,长言也。 、 《诗·魏风·园有桃》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组词】
对歌、 高歌、 歌吹、 歌鼓、 歌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