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2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2:25
词汇“匡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匡恶”字面意思是指纠正错误或邪恶的行为。其中,“匡”意为纠正、改正,“恶”则指错误、邪恶或不良行为。
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匡恶”可能用于描述君主或官员纠正社会不正之风的行为。在现代语境中,该词汇较少使用,可能出现在法律、道德或教育领域的专业讨论中。
“匡”字在古代有纠正、扶持之意,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正也”。“恶”字则一直指不良、错误。随着语言的发展,“匡恶”这一组合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降低。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匡扶正义”和“惩恶扬善”,“匡恶”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虽然该词汇使用较少,但其背后的道德和法律观念仍然被重视。
“匡恶”一词给人以正直、坚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正义和责任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于纠正不公和错误的决心。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讨论道德教育或法律问题时使用到“匡恶”这一概念,强调纠正错误和维护正义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匡恶如风,吹散迷雾,正义之光,照亮人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正义的法官或教育者在纠正错误,传递正能量。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严的法庭审判或教育讲座。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观念如“rectify evil”或“correct wrong”在英语中存在。
“匡恶”这一词汇虽然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强调了纠正错误和维护正义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道德观念。
1.
【匡】
(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引证】
《说文》-匡,饭器,也。 、 《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 《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