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3:0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3:02:11
“松松垮垮”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事物松散、不紧凑、不整齐或不稳固的状态。字面意思是指物体或结构松散,没有紧密的连接或支撑,容易散架或变形。
“松松垮垮”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松”和“垮”两个字组成,形象地描述了松散和垮塌的状态。在汉语中,这种由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字组成的词汇较为常见,用以强调某种状态或特征。
在**文化中,“松松垮垮”常带有贬义,暗示着不够认真、不够负责的态度。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倾向于追求严谨和整齐,因此这个词在批评或提醒他人时经常被使用。
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懒散、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及不稳固、不安全的状态。在表达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来批评那些不够严谨的行为或状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用“松松垮垮”来形容一位同事的工作态度,他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够认真,导致项目进度受到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松松垮垮的日子,像风中的落叶, 飘飘荡荡,找不到归宿。”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件松松垮垮的毛衣,或者一座摇摇欲坠的旧房子。听觉上,这个词可能让我联想到风吹过松散的树叶发出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ose and sloppy”,用来形容同样的状态。不同文化中,对于松散和不严谨的态度都有相似的负面评价。
“松松垮垮”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形容词,用来描述松散、不紧凑的状态。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带有明显的负面情感色彩。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对于准确传达我的意思非常重要。
处理要及时,一般地要严,不能松松垮垮,不能处理太轻了。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九章:“在人圈外的民兵小分队,一个个都把枪~倒背在肩上,枪里面谁也不敢装子弹,怕走火把好人伤了。”
1.
【松】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松,松木也。 、 《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 、 《诗·小雅·斯干》-如松茂矣。 、 《搜神记·干将莫邪》-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发乱;乱发貌。
【引证】
唐·陆龟蒙《自怜赋》-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
2.
【松】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松,松木也。 、 《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 、 《诗·小雅·斯干》-如松茂矣。 、 《搜神记·干将莫邪》-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发乱;乱发貌。
【引证】
唐·陆龟蒙《自怜赋》-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
3. 【垮】 (形声。从土,夸声。本义:倒塌,崩溃瓦解)。
4. 【垮】 (形声。从土,夸声。本义:倒塌,崩溃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