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2:25
“乡学”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农村或乡村地区设立的教育机构,旨在为乡村儿童提供基础教育。在**古代,乡学通常是由地方士绅或政府资助的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和基本的文化知识。
在文学作品中,“乡学”可能被用来描绘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淳朴,以及教育对于乡村社会的重要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被用来讨论乡村教育的现状和挑战。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社会学,“乡学”可能被用来分析乡村教育的政策、实践和效果。
同义词“村学”和“乡村学校”都强调了教育机构的地点和性质,而反义词“城市学校”和“大学”则指出了教育机构的地理位置和教育层次的不同。
“乡学”一词源于**古代的教育体系,当时的乡学是儒家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乡学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变化,但其作为乡村教育基础的角色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乡学不仅是教育场所,也是社区文化和道德教育的重要中心。它反映了乡村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期望。
提到“乡学”,我联想到的是宁静的乡村风光、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以及传统文化的温馨氛围。这种联想让人感到一种淳朴和安宁。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乡学是一个充满故事和知识的地方。我记得在那里听老师讲述古代的故事,学*基本的汉字和算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乡学”:
乡学的钟声悠扬,
穿越稻田与山岗,
孩子们的笑声清脆,
在古老的教室回荡。
想象一幅画面:一所简朴的乡学,周围是绿油油的稻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读着古诗。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乡村教育机构也有存在,如印度的乡村学校或非洲的社区学校,它们在形式和功能上与**的乡学有相似之处,但具体实践和文化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乡学”这个词不仅代表了乡村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也承载了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期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乡学”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我更深刻地把握**乡村文化的精髓。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