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1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19:20
“圣事”(Sacrament)是一个术语,主要在教中使用,特别是在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一些教派中。它指的是一种神圣的仪式或典礼,通过这些仪式,信徒可以领受上帝的恩典和祝福。圣事通常涉及物质元素(如水、面包和酒)和特定的仪式行为,这些行为被认为是上帝恩典的媒介。
在语境中,“圣事”通常指的是七大圣事,包括洗礼、圣餐( Eucharist)、坚振( Confirmation)、告解( Penance)、圣秩( Holy Orders)、婚配( Matrimony)和终傅( Anointing of the Sick)。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象征性地描述任何具有深刻精神意义的或仪式。在口语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仪式”或“典礼”等词汇。
“圣事”一词源自拉丁语“sacramentum”,最初意指誓言或誓约,后来在教中演变为指代神圣的仪式。在中世纪,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指代仪式,特别是在天主教教义中。
在教文化中,圣事是信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个人与上帝关系的象征,也是教会社区团结的体现。在社会层面,圣事也反映了在社会结构和道德规范中的作用。
对于信徒来说,圣事可能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敬畏、安慰和喜悦。对于非信徒,这个词可能引发对仪式的好奇或对影响的思考。
个人经历中,可能参与过婚礼或洗礼等圣事,这些经历可能深刻影响了个人对**和社区的看法。
在诗歌中,可以将“圣事”比喻为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或深刻体验,如“那夜的星空,是我们爱情的圣事”。
视觉上,圣事可能联想到教堂的内部装饰、神圣的仪式服饰和仪式中的物品(如圣杯和圣饼)。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教堂的钟声、唱诗班的歌声和牧师的祈祷声。
在不同文化中,“圣事”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和实践。例如,在**中,类似的仪式可能被称为“法会”或“仪式”。
“圣事”是一个充满和文化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指代具体的仪式,也象征着信仰、恩典和社区的联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本和文化背景。
1.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圣,通也。 、 《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 、 《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睿作圣。 、 《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组词】
圣功、 圣子、 圣意、 圣明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