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3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33:37
片纸只字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片纸,一个字”,用来形容文字材料非常少或者信息量极小。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内容的稀缺性和珍贵性。
在文学作品中,片纸只字 常用来形容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献或信件,如“他留下的片纸只字都成了研究的重要资料。”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如“他只给了我片纸只字,根本不够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献学,这个成语用来强调文献的稀有性和重要性。
同义词:寥寥数语、只言片语、点滴信息 反义词:长篇大论、洋洋洒洒、连篇累牍
片纸只字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文字材料的珍视,特别是在纸张不普及的时代,每一页纸、每一个字都是宝贵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对信息的珍视和稀缺性的强调——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文字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因此片纸只字** 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文字和知识的尊重。在现代社会,尽管信息传播变得极为便捷,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某些信息的珍贵和不可多得。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珍惜,因为它让我想到那些历经时间考验仍能传递信息的古老文献。它提醒我,即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仍然是稀缺和宝贵的。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古老的文献,其中包含的片纸只字 对我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珍贵的资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历史的尘埃中,片纸只字,诉说着千年的秘密。”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一张古老的纸张,每一个字都显得格外珍贵。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古老的音乐,如古琴的悠扬,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crap of paper”或“a mere word”,虽然它们传达了类似的信息稀缺性,但缺乏片纸只字 所特有的文化和历史深度。
片纸只字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方式,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对知识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珍惜每一个信息来源,无论其形式多么微小。
片言只字,不关其间。
他的信每次总是~,从不多写。
1.
【片】
指有图像、景物或录有声音的片子。
【组词】
唱片儿、 画片儿、 相片儿、 影片儿
2.
【纸】
(形声。从糸(mì),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纸,絮也,一曰苫也。 、 《后汉书·贾逵传》-[帝]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
【组词】
纸撚儿、 纸标儿、 纸筋、 纸阄、 纸衣
3.
【只】
(指事。小篆字形。上为“口”,下面两点表示气向下。本义:句末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
【引证】
《诗·鄘风·柏舟》-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4.
【字】
(会意兼形声。从宀(miá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乳也。 、 《广雅》-字,生也。 、 《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 《汉书》。颜师古注:“字,生也。”-六畜遂字。 、 《山海经·中山经》-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 《汉书·食货志下》-亭有畜字马,岁课息。
【组词】
字乳、 字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