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2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25:18
支书:在**,支书通常指的是农村或基层党组织中的书记,负责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和组织生活。字面意思是指“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中的领导职务。
“支书”一词源自**共产党的组织结构,随着党的成立和发展,这一职务和称谓逐渐固定下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支书的角色和职责可能有所变化,但其作为基层党组织领导者的核心地位始终未变。
在**,支书作为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承担着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作用。在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中,支书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负责政策的传达和执行,还参与社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支书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责任、权威和奉献。在个人情感上,支书可能被视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往往与服务群众、推动社会进步紧密相关。
在个人经历中,支书可能是在社区活动中经常接触到的人物,他们的决策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或解决邻里纠纷时,支书的角色尤为关键。
在诗歌中,可以将支书的形象与土地、人民和希望联系起来:
支书如树,扎根于沃土, 枝叶繁茂,庇护着乡亲。 晨曦中,他挥锹开垦, 夜幕下,他灯火中谋划。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基层组织领导者可能有不同的称谓,如美国的“社区协调员”或“街区领袖”,但其职责和作用与**的支书有相似之处,都是负责基层社区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支书这一词汇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政治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一个职务,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社会的基层治理和文化特点。
1.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2.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