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7:46
词汇“游眄”是一个较为文雅且不常见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悠闲地观赏或游历的意境。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游眄”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游眄”由两个字组成:“游”意味着游历、游览,而“眄”则指斜视或随意地看。结合起来,“游眄”描述的是一种悠闲、随意地观赏或游历的状态。
在文学语境中,“游眄”常用来描绘诗人在自然风光中的闲适心情,如“游眄山水间,心随白云飘”。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古典文学或诗词中。
“游眄”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保留在文学作品中。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雅士常以游历山水为乐,这种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在“游眄”这个词中得到了体现。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游眄”给人一种宁静、悠闲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在山水间的雅致生活,带来一种文化上的美感和平和的心境。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游眄”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表达个人情感时,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添一种古典和雅致的氛围。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使用“游眄”来描绘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美景的心境,如:
游眄于青山绿水间,
心随风起舞,梦随云飘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水画,文人雅士在其中悠闲地游眄;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筝或古琴曲,营造一种古典和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游眄”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通过描述悠闲地观赏自然的方式来表达。
“游眄”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1.
【游】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游,旌旗之流也。 、 《诗·长发》-为下国缀旒。 、 《左传·桓公十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
2.
【眄】
(形声。从目,丏(miǎn)声。)本义:斜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目一闭一开审谛而视也。一曰袤视也。-眄,目偏合也。 、 《苍颉篇》-旁视曰眄。 、 《列子·黄帝》-一眄而已。 、 《淮南子·览冥》。注:“视无智巧貌也。”-兴眄眄。 、 《庄子·山木》-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 、 《史记·邹阳列传》-众莫不按剑相眄者。 、 陶潜《归去来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组词】
眄眄、 眄眩、 眄视、 眄睨、 眄视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