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1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1:39
“中春”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春季的中期,通常指的是农历二月,即春季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是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时节。
在文学作品中,“中春”常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和生机,如“中春时节,花开满园,鸟语花香”。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中春”来指代这个特定的季节,例如“中春的时候,天气真的很舒服”。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农业学,“中春”可能特指某个具体的时间段,用于研究和规划。
同义词“春中”和“仲春”与“中春”意思相近,但“春中”更侧重于春季的中段,而“仲春”则更强调春季的第二个月。反义词“初春”和“暮春”分别指春季的开始和结束。
“中春”一词源自古代对季节的划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文学作品和口语表达中,其用法和强调点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中春”常常与春节后的庆祝活动、春耕、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相关联。这个时期也是许多传统俗和节日活动的高峰期。
“中春”给人以温暖、生机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花开的景象、温暖的阳光和春天的活力,这些联想有助于激发积极向上的情绪。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提到“中春”,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度过的春天,那时田野里到处是忙碌的农民和欢快的鸟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中春”:
中春的暖风轻拂过田野,
桃花笑迎着初升的太阳。
想象一幅画面:中春的田野上,桃花盛开,蜜蜂忙碌地采蜜,远处传来农民耕作的声音。这样的场景不仅视觉上美丽,听觉上也充满了生机。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中春”可能对应“春分”时节,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庆祝春天的到来,进行各种传统活动。
通过对“中春”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季节的词汇,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对于理解和表达春天的美好具有重要意义。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