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4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45:49
偶数:在数学中,偶数是指能够被2整除的整数,即形如2n的整数,其中n是任意整数。偶数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4, -2, 0, 2, 4, ...}。
“偶数”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是“成对的数”。在古代数学文献中,偶数和奇数的概念就已经存在,并且随着数学的发展,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理论和实践中。
在许多文化中,偶数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为它们代表平衡和完整。例如,在**文化中,偶数常用于礼品和庆典活动中,以表达美好的祝愿。
偶数给人一种稳定和有序的感觉,可能因为它们在数轴上对称分布。在心理上,偶数可能与可预测性和规律性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偶数常用于计算和规划,例如在购物时计算总价,或在安排活动时考虑人数的平衡。
在诗歌中,偶数可以用来创造节奏和对称美:
偶数行,偶数词, 对称之美,心灵之诗。
偶数可能让人联想到对称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或圆形。在音乐中,偶数的节拍常用于创造稳定的节奏感。
在不同语言中,偶数的概念基本相同,但其文化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偶数和奇数通常没有特别的象征意义,而在东方文化中,偶数常被赋予积极的象征意义。
偶数作为一个基本的数学概念,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角色。了解偶数的定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欣赏其在文化和艺术中的表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偶数这一概念,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1.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
2.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