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2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2:19
天殃:字面意思是指来自天上的灾难或祸害。在汉语中,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突如其来的、无法预料的灾难,尤其是那些被认为是天意或自然力量所导致的灾难。
在文学作品中,“天殃”常用来描绘悲剧性的场景,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悲壮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自然灾害或不幸时,人们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来表达对严重性的认识。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灾害管理,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自然灾害现象。
同义词:天灾、天祸、天谴 反义词:天赐、天福、天佑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如“天灾”更侧重于自然灾害,而“天赐”则强调好运或恩赐。
“天殃”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天意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正式场合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天殃常常与天命、天意相联系,被认为是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观念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如《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反映了古人对天意的尊重和顺应。
“天殃”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自然灾害的无情和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渺小。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在讨论相关话题时的语气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直接使用“天殃”这个词,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讨论历史**时,这个词常常会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天殃”:
天殃降临,风雨如晦,
人间苦难,何以慰藉?
星辰黯淡,大地颤栗,
唯有心中,一盏明灯。
在视觉上,“天殃”可能让人联想到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的景象;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狂风呼啸、暴雨倾盆的声音。这些联想都强化了“天殃”所带来的灾难感和紧张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用“act of God”或“natural disaster”来表达类似的概念。这些词汇虽然在具体含义上有所差异,但都指向了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
通过对“天殃”这个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丰富内涵和文化背景。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承载了古人对自然和天意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深度和文化底蕴。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殃】
(形声。从歺(è),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祸害,灾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殃,咎也。 、 《广雅》-殃,败也。 、 《释言》-殃,禍也。 、 《礼记·礼运》-众以为殃。 、 《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楚辞·屈原·涉江》-伍子逢殃兮。
【组词】
殃煞、 殃榜、 殃人货、 殃咎、 殃毒、 殃祸、 殃孽、 遭殃;灾殃
使受祸害败坏;为害。
【引证】
《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 《国语》-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
【组词】
殃流妻女、 殃及、 殃及池鱼、 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