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1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19:30
割席断交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割断坐席,断绝交往”。这个成语源自《后汉书·袁绍传》中的故事,袁绍与曹操原本是好友,后因政见不合,袁绍决定与曹操断绝关系,割断坐席以示决裂。因此,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彻底断绝关系,不再往来。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割席断交常用来描绘人物之间因重大分歧或冲突而彻底决裂的情景,如政治、道德或情感上的决裂。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类似的表达如“断绝关系”、“不再往来”等更为常见。
专业领域:在法律或国际关系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国家或组织之间的正式断交行为。
同义词:断交、绝交、决裂 反义词:和好、复交、重修旧好
词源:源自《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与曹操的故事。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政治领域,也用于描述个人之间的关系断绝。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因此割席断交这种彻底断绝关系的行为通常是在极端情况下才会发生,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严重冲突和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严肃和沉重的,因为它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彻底破裂,可能会引起对信任、忠诚和友谊的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割席断交的情况可能发生在朋友、同事或家庭成员之间,通常是由于严重的误解、背叛或价值观的冲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昔日同席共谈笑,今朝割席断交情。”
视觉上,可以想象两个人坐在一张被割断的席子上,象征着他们关系的破裂。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沉重的沉默或决绝的话语。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 ties”或“sever ties”,意思相似,但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不同。
割席断交这个成语在描述人际关系彻底破裂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断绝关系的决绝,还隐含了对过去关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更准确和深刻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关系。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两人性格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渐渐地管宁厌恶他,就把两人共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分席而坐,从此两人断绝交情
1.
【割】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引证】
《广雅·释诂一》-割,断也。 、 《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 《书·多方》-日钦劓割夏邑。
【组词】
割鲜、 割烹、 割刀
2.
【席】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 、 《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 《礼记·祭统》注-设之曰筵,坐之曰席。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发同枕席。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觉时之枕席。 、 清·方苞《狱中杂记》-席地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席地倚墙。
【组词】
席包、 席具、 席户、 席号、 席荐
座位;席位。
【引证】
《孔子家语》-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
【组词】
席舍、 席尊、 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
3.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4.
【交】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脚胫相交。
【引证】
《说文》-交,交胫也。 、 《战国策·秦策》-交足而待。 、 《礼记·王制》-雕题交趾。
【组词】
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