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6:01
污吏黠胥:这个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污吏”和“黠胥”。其中,“污吏”指的是贪污腐败的官员,而“黠胥”则指狡猾的下属或助手。结合起来,“污吏黠胥”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仅自己贪污腐败,还与狡猾的下属勾结,共同进行不法行为的官员。
在文学作品中,“污吏黠胥”常被用来描绘腐败的官场生态,如古代的官场小说或现代的讽刺文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政治腐败或社会不公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政治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和批判腐败现象。
同义词:贪官污吏、腐败官员、奸臣贼子 反义词:清官廉吏、正直官员、忠臣良将
“污吏”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用来形容贪污的官员。“黠胥”则更多地强调狡猾和机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污吏黠胥”,用来形容那些不仅贪污腐败,还善于利用权谋的官员。
在**传统文化中,官员被视为社会的楷模,因此“污吏黠胥”这样的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在现代社会,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这个词汇被用来批判和警示那些可能走上腐败道路的官员。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腐败、不公和道德沦丧。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正义和清廉的渴望,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政治话题或社会问题时,可能会被提及。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当提到某个官员被查出贪污腐败时,可能会用到“污吏黠胥”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污吏黠胥横行日,
百姓苦楚泪满襟。
清风正气何时至,
洗净尘世一片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官场腐败的画面,官员们面带狡猾的微笑,与下属勾结,共同进行不法行为。在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沉重、压抑的旋律,反映出社会的黑暗面。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如“corrupt officials”或“greedy bureaucrats”,但“污吏黠胥”这个词汇更具有**特色,强调了官员的狡猾和腐败。
“污吏黠胥”这个词汇不仅揭示了官员的腐败行为,还强调了他们与狡猾下属的勾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对腐败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比来道路四亩,皆鼓盛德,污吏黠胥,颇亦敛戢。
1.
【污】
(形声。从水,于声。本义:停积不流的水)。
浊水池。一说小水坑。
【引证】
《说文》-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
2.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
3.
【黠】
(形色。从黑,吉声。本义:坚黑色)。
坚。
【引证】
《说文》-黠,坚黑也。
4.
【胥】
(形声。从肉,疋(shū)声。本义:蟹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胥,蟹醢也。 、 《周礼·庖人》注-青州之蟹胥。 、 《释名》-蟹胥,取蟹藏之,使骨头解胥胥然也。 、 《周礼》-共祭祀之好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