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2:34
“募民”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指的是招募民众,通常用于政府或组织为了特定目的而动员或招募普通民众参与某项活动或工作。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募集民众”。
在不同的语境下,“募民”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募民”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募”(招募)和“民”(民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保持相对稳定。
在**历史上,募民常常与大型公共工程或战争相关联,如修建长城、运河等。在现代社会,募民更多地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联系在一起。
“募民”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的联想,让人想到民众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协作的情景。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参与或组织募民活动的经历,如参与社区清洁、救灾援助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募民”来描绘一个团结协作的场景,如:
春风吹过大地,
募民齐心协力,
共筑绿色家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准备参与某项活动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激励人心的背景音乐,增强团结协作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recruitment”(英语)、“recrutement”(法语)等,虽然具体语境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募民”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招募行为,还蕴含着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表达团结协作的概念。
1.
【募】
(形声。从力,莫声。本义:招募;征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募,广求也。 、 《荀子·议兵》-招延募选。 、 《荀子·王制》。注:“招也。”-谨募选阅材货之上。 、 《吴子》-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
【组词】
募选、 募缘、 募召、 募民、 募格
假借为“膜”。
【引证】
《灵枢·百病始生》-募原之间,留著于脉。 、 《素问·奇病论》。注:“胸腹曰募。”-治之以胆募俞。
【组词】
募俞、 募原
2.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