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10:3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35:48
词汇“守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雅或特定领域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守长”字面意思是指担任守卫或管理职责的长官或官员。在古代,这个词可能指的是负责某个地区或城池守卫的官员。
在文学作品中,“守长”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战争或官职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词几乎不会出现,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古代官制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古代官制研究中,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
“守长”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守”指守卫、守护,“长”指长官、领导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中仍可见其踪影。
在古代**,守长的角色是维护地方秩序和安全的关键。他们的行为和决策直接影响着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稳定。因此,守长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政治意义。
提到“守长”,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城墙、兵戈和官府,带来一种历史厚重感和责任感。这个词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古代社会结构和官员职责的思考。
由于“守长”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在学*历史或参与历史重现活动时,可能会涉及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守长”来描绘一位忠诚的官员:
城头月色寒,守长夜未眠,
兵戈声声急,心系万民安。
想象一位守长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的敌人,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演奏的古风音乐,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守长”的词汇,但类似的官职或角色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如罗马的执政官或日本的城主。
“守长”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官制,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