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4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40:59
词汇“删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删割”字面意思是指删除、割去部分内容。在文学和编辑领域,它通常指的是对文本进行删减,去除不必要或不合适的内容,以使文本更加精炼或符合特定要求。
“删割”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删”字原指用刀削去竹简上的字,而“割”字则指用刀切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合并使用,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删割”,用以描述对文本内容的删减。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删割”可能涉及到对敏感话题的处理,如政治敏感、**争议等。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对内容的删割标准和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删割”这个词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对原始内容的改变或损失。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删割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必要的编辑手段,以保护作者或出版物的利益。
在个人写作或编辑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对文章进行删割,以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精炼性。这种过程虽然有时令人痛苦,但最终能使作品更加完善。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使用“删割”这个词来描述对诗句的精简,例如:“经过无数次的删割,这首诗终于凝练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
在视觉上,“删割”可能让人联想到剪刀剪去纸张的画面;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编辑在办公室中剪辑录音的声响。
在不同语言中,“删割”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dit”或“cut”,但它们的使用范围和语境可能与汉语中的“删割”有所区别。
通过对“删割”这个词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在编辑和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无论是为了提高文本质量,还是为了符合特定标准,删割都是不可或缺的步骤。这个词不仅帮助我理解了编辑工作的本质,也让我在个人表达中更加注重内容的精炼和准确。
1.
【删】
(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
削除;勾划掉。
【引证】
《说文》-删,剟也。 、 《三苍》-删,除也。 、 《声类》-删,定也。 、 《汉书·刑法志》注-删,刊也。 、 《汉书·丙吉传》注-删,削也。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组词】
增删、 删存、 删裁、 删弃、 删割、 删繁、 删抹
2.
【割】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引证】
《广雅·释诂一》-割,断也。 、 《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 《书·多方》-日钦劓割夏邑。
【组词】
割鲜、 割烹、 割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