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3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37:27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将其吸收的存款中的一部分存放在中央银行,这部分资金不能用于发放贷款或其他投资。这个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它是中央银行用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调节经济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和金融学中,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管理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在口语和非专业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如果涉及到宏观经济调控或银行业务,可能会被提及。
存款准备金率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而逐渐成为全球通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其名称和定义在不同国家和时期有所变化,但核心功能保持一致。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它影响着货币供应、信贷成本和整体经济活动。在金融危机期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尤为关键,可以作为稳定金融市场的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但它与经济稳定和增长密切相关,因此在经济讨论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民众可能不会直接接触到存款准备金率,但通过新闻和财经报道,可以了解到中央银行的政策调整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在诗歌或故事中,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一个象征,代表中央银行的权威和经济的波动。例如,可以将它比喻为控制水流的闸门,调节着经济的流动。
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联想到中央银行的标志性建筑,或者与货币、金融相关的图表和数据。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财经新闻的背景声音。
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有存款准备金率的概念,但其具体比例和调整策略可能因国家而异。例如,**的存款准备金率与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在功能上相似,但具体操作和影响有所不同。
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金融概念,它不仅影响银行业务,还关系到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的运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讨论和分析相关经济问题。
1.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
2.
【款】
(会意。从欠,塞。省。本义:真诚;诚恳)。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一》-款,诚也。 、 《史记·司马相如传》-谒款天神。 、 《汉书·司马迁传》-欲效其款款之愚。
3.
【准】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公文用语 。始于唐·五代 表示允许,认可。
【引证】
《周书·文帝纪下》-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
【组词】
批准;照准;准如所请 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准前例办理;准平原;准尉 表示依据、根据准某部函
4.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5.
【金】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引证】
《说文》-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 、 《尔雅·释地》-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 《易·妒》-系于金柅。 、 《书·禹贡》。注:“铜三色也。”-惟金三品。 、 唐·李朝威《柳毅传》-项掣金锁。
【组词】
五金、 白金、 金背、 金钥、 金荷、 金铺、 金钟
6.
【率】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捕鸟的丝网。本义:捕鸟的丝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象丝网上下其竿柄也。-率,捕鸟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