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6:52
杨朱泣岐:这个成语出自《列子·说符》,原文是“杨朱泣岐”,意思是杨朱在岔路口哭泣,因为他不知道该走哪条路。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在面临选择时感到困惑和痛苦。
在文学作品中,杨朱泣岐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重大决策前的内心挣扎。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生活中遇到选择困难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决策理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人们在面对复杂选择时的认知过程。
同义词:犹豫不决、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反义词:当机立断、毫不犹豫
杨朱泣岐源自古代的哲学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面对选择的困惑和痛苦——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选择往往被赋予重大的意义,因为它们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和未来。杨朱泣岐**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选择的重视和焦虑。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焦虑。它让我联想到人生中的重大抉择,以及在这些时刻人们可能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曾多次面临类似杨朱泣岐的情况,比如选择大学专业和职业道路。每次做出选择前,我都会深思熟虑,试图找到最佳的决策路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人生的岔路口,我如杨朱泣岐,
每一条路都通向未知,每一步都充满疑虑。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四周是模糊的风景,他的脸上写满了迷茫和焦虑。听觉上,背景音乐可以是低沉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沉重和不确定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ralysis by analysis”(分析瘫痪),用来形容因为过度分析而无法做出决定的情况。
杨朱泣岐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人在面对选择时的内心挣扎。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反映了人类在决策过程中的普遍心理状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
1.
【杨】
(形声。从木,昜(yáng)声。本义:植物名。落叶乔木)。
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
【引证】
《说文》-杨,杨木也。 、 《尔雅》-杨,蒲柳。 、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杨与柳别。杨,枝劲脆而短,叶圆阔而尖;柳,叶长而狭,枝软而韧。
2.
【朱】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3.
【泣】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持其踵为之泣。 、 唐·杜甫《石壕吏》诗-如闻泣幽咽。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连拜且泣。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太监泣别。
【组词】
泣励、 泣詈、 泣血捶膺、 泣血、 泣别
4.
【岐】
(会意。从山,从枝省,支亦声。本义:古地名。陕西岐山县。又山名)。
岐山 。因山有两枝,故名。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上古称“岐”。
【引证】
《易·升》-王用享于岐山。
【组词】
岐阳、 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