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6:24
墙头草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生长在墙头的草,因为缺乏稳固的根基,容易随风倒伏。这个词汇的基本含义是指那些立场不坚定、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态度或观点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墙头草”常用来讽刺那些没有主见、随波逐流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用来形容某人在不同情况下反复无常的态度。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或集体的行为模式。
同义词:骑墙派、随风倒、无立场 反义词:坚定不移、立场坚定、有主见
同义词“骑墙派”和“随风倒”都强调了缺乏坚定立场的特点,而“无立场”则直接指出了这一缺陷。反义词则强调了坚定和有原则的特质。
“墙头草”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简单,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义。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比喻那些缺乏坚定立场的人,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比喻表达。
在中国文化中,坚定和忠诚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墙头草”这个词汇在社会背景中带有贬义,反映了社会对于坚定立场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代表了不稳定和不可靠。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无法依靠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成为墙头草,努力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和职业决策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墙头草随风摇,人心不定何其多。”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一幅画面:一株草在墙头上随风摇摆,无法扎根。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草叶的沙沙声,象征着不稳定和变化。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athervane”,意指随风转动的风向标,用来比喻那些容易改变立场的人。
“墙头草”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比喻,用来描述那些缺乏坚定立场的人。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在语言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我的观点和情感。
她是~——风吹两边倒的人物。
1.
【墙】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墙,垣蔽也。 、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 、 《论语·公冶长》-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 唐·杜甫《石壕吏》诗-老翁逾墙走。
【组词】
墙阙、 墙宇、 墙篱、 墙东、 墙茨、 土墙;围墙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