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9:11
墙头马上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墙头上立刻”,通常用来形容行动迅速,立刻采取行动的意思。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墙头马上相逢处,人间何处不相逢。” 在这里,“墙头马上”指的是在墙头上立刻相遇,比喻偶然相遇或迅速行动。
在文学作品中,墙头马上 常用来形容人物行动的迅速或偶然的相遇。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反应快,立刻做出决定或行动。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体育,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快速反应和即刻行动的重要性。
同义词:立刻、马上、即刻、迅即 反义词:迟缓、拖延、犹豫
墙头马上 这个成语源自唐代,经过千年的流传,其基本含义没有太大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正式的书面语中。
在文化中,墙头马上 体现了人对于行动迅速和及时反应的重视。在社会生活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迅速采取行动。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迅速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果断和效率。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传达紧迫感和行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紧急会议上听到同事用“墙头马上”来形容我们需要迅速做出决策的情况,这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它准确地传达了当时的紧迫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墙头马上,花开瞬间,岁月匆匆。”
想象一下,一个人站在墙头上,风吹过,他立刻跳下,这个场景可以带来一种迅速和动态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t once" 或 "immediately",虽然它们传达了相似的迅速行动的意思,但没有“墙头马上”这种形象和诗意。
墙头马上 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富有诗意,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非常实用,能够准确地传达迅速行动和及时反应的概念。在学*汉语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今夜里早赴佳期,成就了~。
1.
【墙】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墙,垣蔽也。 、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 、 《论语·公冶长》-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 唐·杜甫《石壕吏》诗-老翁逾墙走。
【组词】
墙阙、 墙宇、 墙篱、 墙东、 墙茨、 土墙;围墙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4.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