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2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22:54
声强级是一个物理学术语,用于描述声音的强度或响度。它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表示,是声强(声音的功率密度)的对数量度。声强级的计算公式为:
[ L = 10 \log_{10}\left(\frac{I}{I_0}\right) ]
其中,( L ) 是声强级,( I ) 是实际声强,( I_0 ) 是参考声强(通常为 ( 10^{-12} ) 瓦特/平方米)。
在专业领域,如声学、音频工程和环境科学中,声强级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测量和分析声音的强度。在口语和文学中,人们可能用“声强级”来比喻某种程度的高强度或高影响力,例如“他的演讲声强级很高,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声强级”一词源自对声音物理性质的研究,特别是在20世纪初,随着声学和音频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逐渐被标准化和广泛应用。
在现代社会,声强级的概念与噪音污染、听力保护和音频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它影响着城市规划、工业设计和娱乐产业等多个领域。
提及声强级,可能会联想到嘈杂的环境、音乐会的震撼或是宁静的夜晚。它唤起的情感反应可能包括兴奋、烦躁或是宁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选择耳机或音响系统时考虑声强级,以确保音量不会对听力造成伤害。
在诗歌中,可以将声强级比喻为情感的强度:“她的笑声,声强级如此之高,穿透了寂静的夜空。”
想象一个音乐节现场,强烈的低音炮震动着地面,声强级的高低变化如同视觉上的光影波动,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ound intensity level”,德语中的“Schallintensitätspege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同一物理概念。
声强级作为一个科学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它在专业领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以及如何在不同环境中控制和利用声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专业术语可以增强我们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
1.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2.
【强】
强制,强迫。
【引证】
《考工记·梓人》-强饮强食。 、 《左传·文公十年》-三君皆将强死。
【组词】
强匄、 强媒硬保、 强劝架、 强邀、 强风情、 强为、 强起
劝勉。
【引证】
《周礼·司谏》。注:“犹劝也。”-强之。 、 《孟子》-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3.
【级】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及声。本义:丝的次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本谓丝之次弟,故其字从系。引申为凡次弟之称。”-级,丝次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