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2:5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2:57:21
声振屋瓦 的字面意思是声音大到足以震动屋顶的瓦片。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声音非常响亮,以至于能够引起物理上的震动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声振屋瓦 常用来形容歌唱家或演讲者的声音极其宏亮,能够震撼人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夸张地描述任何声音的响亮程度。在专业领域,如声学或音乐表演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声音的强度和穿透力。
同义词: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声如洪钟 反义词:细声细语、低声下气、悄声无息
声振屋瓦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当时建筑多为木结构,屋顶覆盖瓦片。声音大到能够震动瓦片,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用以形容声音的宏大。
在**文化中,声音的宏亮常常与力量、权威和激情联系在一起。在古代,能够声振屋瓦的演讲者或歌唱家往往被视为具有非凡的才华和魅力。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震撼和敬畏。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通过声音传递强烈情感和信息的艺术家和领袖。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在一次音乐会上听到一位歌手的演唱,她的声音确实让我感受到了“声振屋瓦”的效果,那种震撼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歌声,如雷霆般穿越夜空, 声振屋瓦,唤醒沉睡的心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宏伟的古代建筑,屋顶上的瓦片因宏亮的声音而微微震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深沉的男低音或高亢的女高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hake the rafters" 或 "bring the house down",都是用来形容声音极其响亮,能够引起物理上的震动或观众的极大反响。
声振屋瓦 这个词汇不仅形容了声音的响亮,还蕴含了文化和情感的深度。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汇,能够增强我的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力度。
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譟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先生尺布裹头,伏地而号,官吏士民和者数万,~。
1.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2.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3.
【屋】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屋,居也。 、 《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尚不愧于屋漏。 、 《汉书·南粤王佗传》-去帝制黄屋左纛。 、 《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去黄屋称制。
【组词】
屋幕、 屋漏
4.
【瓦】
用瓦覆盖;铺瓦。
【引证】
《急就篇》-瓦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