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8:17
冠盖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冠”和“盖”两个字组成。“冠”通常指帽子,尤其是古代官员或士人戴的礼帽;“盖”则有覆盖、遮蔽的意思。结合起来,“冠盖”字面意思是指戴在头上的帽子和其遮蔽的部分,常用来比喻高官显贵或其华丽的装饰。
在文学作品中,“冠盖”常用来形容官员或贵族的排场和威严,如“冠盖满京华”形容京城中高官显贵云集。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古装剧中,描述古代官员的场景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中,研究古代服饰时也会提及“冠盖”。
同义词:官宦、显贵、权贵 反义词:平民、百姓、庶民
同义词“官宦”和“显贵”都指代社会地位高的人,但“冠盖”更强调外在的装饰和排场。反义词则指代普通百姓,与“冠盖”形成鲜明对比。
“冠盖”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逐渐固定为指代高官显贵及其装饰。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历史叙述中仍可见到。
在**传统文化中,“冠盖”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是社会等级制度的体现。在古代,冠盖的样式和颜色往往与官员的品级相对应,是身份的标志。
提到“冠盖”,我联想到的是古代宫廷的庄严和华丽,以及官员们的威严和尊贵。这种联想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感。
在参观故宫时,我曾看到许多关于古代官员服饰的展览,其中不乏对“冠盖”的详细描述,让我对古代的官场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我可能会这样写:
金碧辉煌宫墙内,
冠盖云集显威仪。
朝堂之上论国事,
千古风流人物稀。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宫廷中,官员们身着华服,头戴冠盖,行走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庄重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obes and crowns”(长袍和皇冠),用来形容贵族或皇室的装饰和排场。虽然具体词汇不同,但表达的意义相似,都是指代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通过对“冠盖”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这个词不仅反映了古代的官场文化,也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
1.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
2. 【盖】 古地名 。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