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8:0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8:06:02
“僧伽蓝”(Sāṃghārāma)是一个梵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僧团的住所”或“僧侣的园林”。在中,它特指僧侣们居住和进行活动的场所,类似于寺院或修道院。
在文献中,“僧伽蓝”通常指代一个具体的场所,如《大唐西域记》中提到的“那烂陀僧伽蓝”。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象征着宁静、修行和精神追求。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徒或研究者的专业对话中,它是一个精确的术语。
“僧伽蓝”源自梵语“Sāṃghārāma”,其中“Sāṃgha”意为“僧团”,“ārāma”意为“园林”或“住所”。随着**的传播,这个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有所演变,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僧伽蓝”是僧侣们修行和传承佛法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活动的中心,也是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聚集地。在社会背景中,僧伽蓝代表着一种精神追求和道德规范的象征。
“僧伽蓝”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神圣和庄严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传统、僧侣的修行生活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种联想可能激发人们对内心平静和精神成长的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观过一些古老的僧伽蓝,如泰国的卧佛寺和的少林寺。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僧伽蓝不仅是场所,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僧伽蓝”:
在僧伽蓝的静谧中, 心灵如莲花般绽放, 远离尘世的喧嚣, 寻求永恒的宁静。
想象一座古老的僧伽蓝,四周环绕着翠绿的树木,空气中弥漫着香烟的气息。耳边传来僧侣们诵经的声音,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在不同的文化中,“僧伽蓝”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例如,在藏传中,它可能被称为“贡巴”(Gompa),而在日本中,它可能被称为“寺”(Tera)。尽管名称不同,但它们都代表着相似的和文化意义。
通过对“僧伽蓝”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术语,也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关注内心的平静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让我更加尊重和欣赏不同的**和文化传统。
1.
【僧】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引证】
韩愈《山石》-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组词】
僧行、 僧众、 僧录司、 僧雏、 僧寮、 僧居、 僧衲、 僧靿袜儿、 僧正、 僧官、 僧纲、 僧腊、 僧伽梨
2.
【伽】
(形声。从人,加声。翻译佛经多用为人名,故从“人”)。
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佛教寺院的通称
【引证】
《英烈传》-我不如走到伽蓝殿中,问个终生的吉凶。
3.
【蓝】
(形声。从艸,监声。本义:蓼蓝)。
同本义 。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蓼而味不辛,干后变暗蓝色,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叶也供药用。又泛指叶含蓝汁可制蓝靛作染料的植物。
【引证】
《说文》-蓝,染青草也。 、 《诗·小雅·采绿-终朝采蓝。 、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唐·白居易《忆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
【组词】
木蓝、菘蓝、马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