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2:02
旅榇(lǚ chè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于旅途中的棺材。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可能会在旅途中去世,因此需要准备一种便于携带的棺材,这种棺材就被称为旅榇。
旅榇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或特定的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中。在文学作品中,旅榇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悲凉、沉重的氛围,或者象征着旅途的不确定性和生命的脆弱。
同义词:棺材、灵柩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具有非常特定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旅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旅”指的是旅途,“榇”指的是棺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主要保留在特定的文化和学术语境中。
在古代**,旅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死亡和旅途安全的关注。它不仅是一种物质准备,也体现了人们对生命无常的认知和对死亡的敬畏。
旅榇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重、悲伤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旅途的不确定性。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由于旅榇是一个较为冷僻的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在阅读历史小说或研究古代文化时,这个词汇常常会出现在我的视野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旅榇:
荒野的风,吹过旅榇的边缘,
寂静中,回响着古老的歌谣。
生命的旅途,终将抵达终点,
旅榇,见证了无数的离别与重逢。
旅榇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荒凉的野外、孤独的旅者、以及风吹过棺材的声音。在视觉上,它可能与古代的木制棺材、荒野的景象相关联。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旅行棺材”或“旅途棺材”,但这些词汇并不像旅榇那样具有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旅榇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态度,以及他们在旅途中的准备和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词汇量,并提升我对文化历史的认识。
1.
【旅】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引证】
《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 庾信《哀江南赋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 、 《孙子·谋攻》-全旅为上。
2.
【榇】
古时指空棺,后泛指棺材。
【引证】
《说文》-榇,棺也。 、 《小尔雅》-空棺谓之榇,有尸谓之柩。 、 《左传·襄公二年》-自为榇与颂琴。 、 《清稗类钞·外交类》-送汝昌榇南归。
【组词】
扶榇归里
梧桐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