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9:32
词汇“旅殡”是一个相对较少见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特殊的葬礼形式,即在逝者生前居住地之外的地方举行葬礼。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旅殡”字面意思是指在旅行中或远离家乡的地方举行的葬礼。这种葬礼形式可能由于逝者生前的工作、旅行或其他原因,导致其遗体需要在非出生地或常住地的地方进行安葬。
“旅殡”一词由“旅”和“殡”两个字组成。“旅”字古汉语中指旅行、在外,而“殡”字指葬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增加。
在某些文化中,人们非常重视葬礼的地点,认为逝者应该安息在故乡。因此,“旅殡”可能会引起一些文化上的争议或情感上的冲突。
提到“旅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孤独、无奈和漂泊的情感。它反映了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一面。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工作调动、留学等原因,一些人可能会面临“旅殡”的情况。这种经历可能会给家人和朋友带来深刻的情感冲击。
在诗歌中,可以将“旅殡”作为一个象征,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在异乡的土地上,
旅殡的哀歌轻轻响起,
生命的烛火,
在风中摇曳,终将熄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在异国的墓地上,一座孤独的墓碑,周围是陌生的风景,这样的画面可能会引发深沉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在不同文化中,对于“旅殡”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将遗体运回家乡安葬,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可能更接受在逝者去世的地方举行葬礼。
“旅殡”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现实情况,即人们因为各种原因可能会在非家乡的地方去世。了解和学习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在不同文化和环境下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和方式。
1.
【旅】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引证】
《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 庾信《哀江南赋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 、 《孙子·谋攻》-全旅为上。
2.
【殡】
(形声。从歹,宾声。“歹”,本作“歺”,音è,隶变以后成为“歹”。汉字部首之一。从“歹”的字多与死、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本义:停柩待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殡,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 、 《论语·乡党》-于我殡。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 、 《北史·高丽传》-死者殡在屋内。
【组词】
殡宫、 殡阶、 殡棺